返回
首页>新闻动态

主角大医 | 罗清泉:精湛技术练就妙手仁心

发表时间:2022-12-09


机器人手术是当今世界胸外科微创手术最前沿的技术做客本期《主角•大医》节目的嘉宾是来自于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常务副主任罗清泉教授他带领团队不断完善技术,在现有的机器人胸外科手术体系当中进行了更少切口的精准手术探索。




嘉宾介绍


罗清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荣誉会员、英国皇家外科学院荣誉会员。同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分会副会长。他从事胸外科工作30余年,擅长肺、食管、纵隔、气管等胸外科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曾获得“上海工匠”、“上海医务工匠”称号。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华夏医学奖二等奖等荣誉。


01多年刻苦训练  赢得“罗一刀”的称号


马红漫:您10年来累计完成胸部手术3万余例,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近2200例,常年位居国内前列。业内对您有个称呼叫“罗一刀”。“罗一刀”这个外号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开来的?


罗清泉: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手术。之前做过的手术数量比较多,最快的腔镜手术7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肺叶切除。差不多十年前,有一次我在为病人做完手术后,与病患和他的家人交流时,从他们口中才得知外界给我起了“罗一刀”的称号。


马红漫:这样的外科技术是怎么练就出来的呢?


罗清泉:我1988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开始了职业的外科手术生涯。外科手术切皮要切得非常精准,如果不注意稍微切得太深就会引起出血。我就拿手术刀在纸上练。切一张、两张、三张、五张要用多少力度。我当时买了个健身球,训练自己的掌上肌肉。包括我大学期间还弹吉他,锻炼自己指尖的灵活度。




02持续探索突破 完善并丰富机器人胸外手术操作模式


马红漫:您是国内第一位做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的医生。2021年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例机器人单孔肺叶切除术。这项突破对于胸外科微创技术来说意味着什么?


罗清泉:做这例机器人单孔手术之前,我们机器人多孔的肺叶切除术已经做得很熟练了。那就面临着要把孔减少,做少孔化的手术。团队考虑到第四代手术机器人手臂可以交叉操作的功能,完成了单孔手术的设计。单孔手术做到一定数量之后,我们总结了经验,要掌握好什么时候用单孔、什么时候用多孔。不仅要保证病人安全,还要精准、快速。




03 做强“中国制造” 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研发创新


马红漫:近年来,上海市胸科医院聚焦机器人新兴研究方向,一直在探索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研发。您带领团队反复探讨、持续改良,为国产机器人进入临床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您觉得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未来有怎样的发展前景?您如何看待5G技术在机器人手术中的运用?


罗清泉:现在全国国产机器人的生产厂家也不少。我认为关键要医工结合,就是医生和工程师怎么对接,把产品做得更符合手术的需求。通过降低费用,让各个地方医院都能买得起机器人,辅助医生做好手术。人工智能它是帮助医生更容易看病的,它是没法替代医生的。运用5G技术,可以使视频更清晰、传输速度更快,更有利于异地会诊、缩小地区之间医疗水平的差异。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1210日(周六)17:25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主角·大医》。本节目由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发起、指导,约珥传媒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