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新闻动态

主角大医 | 让“癌”远离

发表时间:2022-08-29

被称为“众病之王”的癌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是造成人群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飞速进步,癌症不像以往那般难以攻克,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本期做客节目的嘉宾,将围绕国家健康发展大战略、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建设以及肿瘤诊治新进展等内容,为大家讲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高质量快速发展背后的思考与实践。



嘉宾介绍

郭小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院长、放射治疗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癌症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乳腺肿瘤和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尤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的放射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肿瘤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


谈及国家癌症医学中心的建设蓝图,郭小毛院长表示,这其中主要包含四大中心的建设。它们分别为:精准肿瘤诊疗中心建设、质子重离子中心建设、国家病理中心建设以及肿瘤新药与医疗器械装备研发中心建设。



01 精准肿瘤诊疗中心

如今,很多医院、科室都会提及精准诊疗的概念。对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而言,肿瘤精准诊疗包括了精准早筛、诊断、治疗以及康复。郭小毛院长解释道,精准早筛并不是指全人群筛查,而是每个肿瘤都会有高危的致病因素。针对这些高危因素,精准地对应到高危人群,然后和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共同合作,来做一些“关口前移”的早筛工作。精准诊断和治疗,是在精准诊断之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过往是循证医学治疗,比如乳腺癌开刀后就是化疗。但是,并非所有病患都需要在开刀后进行化疗,精准治疗就要找出无法从化疗中获益的患者,让她们免于化疗的痛苦。最后是精准康复,从功能恢复、饮食再到心理干预,在不同的治疗期给予患者营养、心理以及社会支持,给予每个肿瘤患者全治疗周期的关怀与照护。


02质子重离子中心


郭小毛院长不仅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院长,还是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院长。以往所知的赛博刀、伽马射线、伽马刀都属于光子疗法,它们的缺点在于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对正常人体组织带来一定损伤。相反,质子重离子射线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在经过正常组织的时候,能量释放很少,当射线达到肿瘤组织时,才发生巨大能量释放,达到“定点爆破”精准打击肿瘤的效果。

郭小毛院长说:作为中国首家质子重离子中心,医院主要承担了三项任务。第一,建立质子重离子诊疗的“中国标准”;第二,从质子重离子设备引进到现在,我们已迈入创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着手建立质子重离子装备的科创中心;第三,完成质子重离子诊疗技术的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为我国培养相关领域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03 国家病理中心

在医学诊断中,病理诊断被誉为“金标准”。对于国家病理中心建设,郭小毛院长分享道:国家病理中心首要任务是解决目前一些疑难病理的诊断;其次是创新,并且与大型基因公司合作,不断发现新的标志物,以此对诊断提出最新建议和方案;第三,建立病理的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给年轻医生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加速青年病理医生成长与发展。


04 肿瘤新药和医疗器械装备研发研制

当癌症逐渐变成一种“慢性病”,癌症的致死率有所降低,但是同时也意味着病人需要经历长时间随访和治疗。为了不断提升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一些新型的药物和医疗设备研发将带来更多可能。对此,郭小毛院长表示:医院里有大量的病例资料和临床专家在诊治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难关,那就需要医院与大型的药企、医疗器械厂商研发团队携手起来。药企和医疗器械研发团队能了解临床专家遇到的关键问题,与临床专家分享研究成果,这样可以加快解决科学问题的进度。研发之后,让临床专家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就能加快新药和新型器械装备投入临床应用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项目,尤其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所受到关注与压力也是“国家级”的。比如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对病理中心带来的挑战,当人工智能能够诊断和解决常规的基础病理之后,的确可以减少人力,但是当基础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之后,如何培养更高层次的病理学科专家成了难题。面对这些难题,郭小毛院长的应对如何呢?在节目中寻找答案吧。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8月27日(周六)17:25第一财经频道播出的《主角·大医》。本节目由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发起、指导,约珥传媒联合出品。